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耕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紧跟民航行业发展趋势,以 “打造贴合行业标准、强化实操能力” 为目标,持续推进实训教学体系升级。近日,学校重点建设的航空服务 CBT(计算机辅助训练)实训室顺利完工,其中核心的航空安全与应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软件同步落地,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搭建起 “数字化、标准化、高拟真” 的实训新平台。
航空服务 CBT 实训室以 “航空安全与应急” 为核心教学方向,引入的航空安全与应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软件,依托三维建模、实时交互等技术,1:1 还原民航客机客舱环境与各类安全应急场景,构建覆盖航空服务核心安全环节的实训体系:
软件涵盖客舱安全检查、应急设备使用、特殊旅客服务、突发事件处置多个核心模块,包含 多种典型工作场景。在客舱安全检查模块,学生可通过软件模拟开展登机前客舱安全巡视,精准识别座椅安全带、应急出口、氧气面罩等设备的状态异常,系统会实时标注错误操作并提示规范流程;应急设备使用模块则详细演示氧气面罩佩戴、救生衣充气、应急滑梯展开等操作,学生通过虚拟实操熟悉设备原理与使用步骤,操作精度可达到行业考核标准。
针对突发事件处置,软件内置释压、火情、颠簸、旅客突发疾病等 15 种高频应急场景。例如模拟 “客舱火情” 时,学生需根据火势位置判断灭火设备选择、组织旅客疏散路线、使用广播安抚旅客情绪,软件会根据操作及时性、流程规范性、沟通有效性进行综合评分,并生成详细的操作报告,助力学生精准掌握应急处置技巧。此外,软件还包含特殊旅客服务场景,如无成人陪伴儿童、轮椅旅客、病患旅客的登机引导与服务流程,贴合民航实际服务需求。
该航空服务 CBT 实训室的建成,彻底改变传统航空服务实训 “依赖真机资源、实训场景有限、安全风险高” 的局限。一方面,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无需依赖真实客机即可开展高风险、高成本的应急实训,如火情处置、释压应对等场景,可反复实操直至掌握规范流程,大幅提升技能熟练度;另一方面,软件的智能评价与数据追踪功能,能精准记录学生实训过程,教师可根据数据针对性指导,实现 “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依托该实训室,深化 CBT 技术与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融合,探索 “虚拟仿真实训 + 机场实景实习” 的混合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行业适配能力,为民航行业培养更多懂技术、善实操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助力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