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起点,对师资专业能力的要求持续提升。传统实训模式常受限于场地、资源及真实教学场景的复杂性,难以充分满足师范生技能培养需求。虚拟幼儿园实训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与真实幼儿园高度契合的教学环境,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沉浸式、可重复的实践平台,成为衔接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的关键纽带。

一、虚拟幼儿园实训的核心内涵
虚拟幼儿园实训是以学前教育教学需求为核心,融合仿真软件、数字化设备与专业课程体系,打造的虚拟教学实践空间。其并非简单的“线上模拟”,而是通过还原幼儿园真实场景要素,如教室布局、教学道具、幼儿行为反应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教学方案设计、活动组织、幼儿互动、突发情况处理等全流程实践。
该实训模式涵盖多维度教学场景模块,包括模拟幼儿园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实训室、感统实训室、语言阅读实训室等,覆盖学前教育阶段艺术、语言、科学、健康等核心领域,同时融入医疗保健、益智游戏、STEAM科学教育等特色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虚拟实训体系,匹配真实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需求。
二、虚拟幼儿园实训对真实教学场景的模拟方式
(一)场景环境的精准复刻
虚拟幼儿园实训通过数字化建模技术,还原幼儿园各类功能空间的细节特征。例如,模拟幼儿园教室中,不仅呈现符合幼儿身高的桌椅、分区明确的活动角(如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还包含教具摆放位置、墙面装饰风格等细节;奥尔夫音乐教室则配备虚拟的打击乐器、音乐播放设备,甚至模拟不同音乐节奏下幼儿可能出现的肢体反应,让学生直观感受真实教学环境的空间布局与氛围。
(二)教学流程的全环节还原
在虚拟实训中,学生需遵循真实幼儿园的教学流程开展实践:从课前教案设计(需根据虚拟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目标),到课堂导入(通过虚拟互动工具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学活动组织(如在蒙台梭利实训室中引导“幼儿”进行感官教具操作),再到课后评价与反思(系统会根据“幼儿”的参与度、学习效果生成反馈),每个环节均与真实教学场景的逻辑一致,帮助学生熟悉教学全流程的关键节点。
(三)幼儿行为与互动的仿真模拟
虚拟系统通过大数据构建幼儿行为模型,模拟真实场景中幼儿的多样化反应。例如,在语言阅读实训中,部分“幼儿”可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部分则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或出现小动作;在感统训练中,“幼儿”可能因动作难度产生畏难情绪。学生需根据这些虚拟反应调整教学策略,如通过互动游戏吸引注意力、简化动作步骤降低难度,锻炼应对不同幼儿行为的能力,提升教学灵活性。
(四)突发情况的模拟应对
真实幼儿园教学中常出现突发状况,虚拟实训也融入此类场景设计。例如,模拟“幼儿”突发轻微身体不适(如头晕、腹痛),学生需按照医疗保健实训模块中的流程,先安抚“幼儿”情绪,再进行基础检查、联系保健老师;或模拟教学活动中教具损坏、幼儿间发生小冲突等情况,让学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练习应急处理方法,避免真实教学中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应对不当。
三、虚拟幼儿园实训的实践价值
虚拟幼儿园实训打破传统实训的时空限制,学生无需依赖实体幼儿园资源,即可反复开展实践操作,弥补“实习机会少、实践次数有限”的短板;同时,系统可记录学生的实训过程,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帮助学生精准定位教学中的不足,针对性提升专业能力。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成本,更让师范生在进入真实岗位前,具备更扎实的教学技能与应变能力。
虚拟幼儿园实训通过对真实教学场景的深度模拟,为师资培养提供了高效、系统的解决方案。北京利君成打造的学前教育实训室及早期教育仿真软件,正是这一领域的典型实践,其构建的多模块虚拟实训体系,精准匹配真实幼儿园的教学需求,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助力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