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者而言,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实训室正是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键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贴近幼儿园真实工作场景的训练平台。如何让这一平台真正服务于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功能规划的科学性与核心设备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本文就围绕这两大核心问题展开梳理,为学前教育实训室的建设提供具体思路。

一、学前教育实训室的功能规划
学前教育实训室的功能规划需紧密对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覆盖学前教育核心工作领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功能区域的划分需兼顾独立性与关联性,确保各区域既能单独开展专项训练,又能协同完成综合实践任务。
基础教学技能训练区
该区域聚焦幼儿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语言、科学、艺术等核心学科,设置专项训练空间。区域内需保障足够的活动面积,便于开展模拟教学、教具操作等训练内容。通过该区域的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互动等基础技能,为后续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筑牢根基。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区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之一,该区域的规划需突出专业性与实用性。区域内规划观察室与被观察室,通过单向玻璃实现无干扰观察,同时配备相应的记录与分析设备,支持学习者对幼儿的游戏、学习、交往等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精准记录与科学分析,提升学习者的观察能力与教育研判能力。
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区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形式,该区域专门用于培养学习者的游戏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能力。区域规划需考虑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预留充足的游戏活动空间,同时设置教具与材料储存区域,方便学习者根据游戏设计需求调取各类资源,开展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专项训练。
保育技能训练区
保育工作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幼儿的身心健康。该区域聚焦幼儿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等保育技能的训练,规划时需模拟幼儿园真实的保育场景,如盥洗区、进餐区、午睡区等,让学习者在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场景中,掌握保育工作的规范流程与操作技能。

二、学前教育实训室的核心设备配置
学前教育实训室的核心设备配置需与各功能区域的训练需求精准匹配,兼顾专业性、实用性与安全性,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在设备选择上,可优先考虑经过市场检验、口碑良好的品牌产品。
基础教学技能训练区设备
该区域需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交互式白板、音响系统等,支持学习者开展模拟教学演示;配备各类学科教具,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绘本、积木、实验器材、绘画工具等,满足不同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的需求;同时配置教学录播设备,可对学习者的模拟教学过程进行录制,方便后续开展教学评价与反思。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区设备
核心设备包括高清摄像头、录音设备、观察记录软件等。高清摄像头需实现对被观察区域的全方位覆盖,录音设备保证音频记录的清晰度;观察记录软件需具备视频播放、标记、注释、数据统计等功能,支持学习者对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进行精准记录与深入分析,提升观察分析的科学性与效率。
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区设备
配置各类游戏教具与材料是该区域的重点,包括建构类、角色类、益智类、运动类等多种类型的游戏材料,适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同时配置教具储存柜,用于游戏材料的分类存放与管理,确保区域环境的整洁有序;此外,可配置小型舞台、角色扮演服饰等设备,丰富游戏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保育技能训练区设备
该区域需配置模拟幼儿模型,用于开展喂饭、穿衣、换尿布、急救护理等保育技能训练;配置仿真的盥洗设施、进餐设施、午睡设施等,还原幼儿园保育场景;同时配置消毒设备、保健箱等,让学习者掌握保育工作中卫生消毒、常见幼儿健康问题处理等技能。

学前教育实训室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区域划分与设备堆砌,其背后是对幼儿教师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功能规划需扎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核心设备配置需服务于学习者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将二者有机结合,能让实训室成为培育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北京利君成在学前教育实训设备领域积累的研发与供应经验,可为实训室设备配置提供可靠支撑,助力建设质量与效能的提升。